<menu id="464mk"></menu>
<xmp id="464mk"><nav id="464mk"></nav><menu id="464mk"></menu>
  • 當前瀏覽器版本過低不適合瀏覽此網站請您更換高版本瀏覽器,點此鏈接下載
    首頁 > 行業洞見 > 世聯聲音
    3年到5年,中國房地產會發生什么? 發布時間:2017-03-25

    本文根據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先生在廣東省房協《2017年房地產景氣分析會》上的演講實錄整理完成。短期內調控政策是否會松動?長效機制什么時候會出臺?中國的房地產5年后會發生怎樣變化?陳董在演講中就這些問題為大家進行了詳細闡述。


    中國房地產市場該如何看?看空、看多都不對,怎么講都有問題。事實上兩會上大家都在回避這個事,沒有代表對房地產再像以往那樣說話了。兩會之后又一輪城市加碼購潮,為什么呢?均價都沒有漲,為什么出臺那么多限購措施?和大家分享三個事:

    1、現在中國房地產的事情,景氣如何衡量?

    2、未來3年中國房地產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3、我們想象一下未來,5年后的未來是什么樣的?


    很多人說如果5年前我知道深圳樓價是這個樣子的,我就買樓了,但這個想象不到了。現在我們說說5年后的事情,我們想想這種可能性,是不是有道理。當然這是開放性的討論了。


    一、現在的中國房地產

    目前中國房地產景氣指數用什么來判斷?用統計學家、統計局的均價嗎?肯定不是。用一個城市的成交額和成交面積嗎?也不是。深圳成交額大幅減少,你說深圳房地產不熱?打死深圳人也不認,但成交額大幅度減少,你說你用什么來判斷房地產這個景氣度?我們有一個辦法,就是上門指數。


    房地產有金9銀10,上門率高;1-2月份有春節,上門率很低,所以短期看不出來,必須長期,我們這個指數是經過十幾年的不斷統計。關鍵的是你也不能只統計個別樓盤,因為每個樓盤情況都不一樣,統計的樣本就要足夠多。這個樣本是世聯行每年近兩千個樓盤的上門指數,是我們每一個前線銷售人員輸進去的,還不能重復。這個上門指數我們同時也通報給政府。


    事實上,2017年1-2月份廣東省增長不多,但我們看到全國增長了很多。2016年中國房地產創天價,商品房銷售額在11.8萬億左右,2017年1、2月份居然同比仍然增長26%。就是今年1、2月份和去年的同比,26%的增長,這是一個巨量市場26%的增長。中國還有什么樣的巨量市場能有如此大的增長?完全沒有。因此這種26%的增長對于國家多么重要啊!


    有人會說,這不是調控失效嗎?其實不是。我們可以再看看,2月的上門指數,春節過后開始回升,我們看一線同比是下降的,環比上升。一線城市因為嚴厲的限購措施,跟去年同比下降了。二線城市是同比上升的,三四線城市上升的更厲害。


    也就是說目前中國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措施,確實是使得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開始回暖,這是我們前年就開始期盼的。中國房地產就兩句話:一個是抑制泡沫,另外一個就是去庫存。現在來看,去庫存有效,那是不是均等去庫存?當然不是。后面再來詳細說哪些庫存去得非常有效,比如說廣東省。


    三月調控加碼,這種態勢可能還會持續,大家需要小心。北京周邊河北的連崇禮、淶水等都算不上大城市的都開始嚴厲限購了。這是什么意思?北京五環到六環之間所有的城市未來全部進入限購,視同北京。同理上海、廣州、深圳周邊都是一樣的,這個趨勢是明顯的,也就是說今天沒有波及到縣市,假使按北京的規律,今年上半年統統會進入嚴厲的調控范圍之內。三線加入調控的都是這些城市,就是城市群。


    二線城市會緊跟一線城市,如果現在還覺得市場過得去,北京二套房最高八成首付,這種措施隨后也會到來,這是一城一策。我現在害怕的還不是一城一策,怕的是普調利率。如果央行普調首付,這會對三四線城市產生很大影響。


    去年中國居民加杠桿加得不少,但去年車也不錯,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買車的量不少,車是中產階級的剛需支出。如果房價繼續漲,當然首付再提高,貸款期限再縮短,事實上我們消費力就會出現問題。這也就是說對中國未來的房地產,要高度關注銀行、關注資金利率、關注首付。這很可能是戴維斯雙殺,殺利率再殺首付,這就非常麻煩了。


    我們把上門這個事拆開看,全國同比增速上門量里:深圳、北京、南京、蘇州、廣州屬于調控比較厲害的地方,上門量在下降;太原、惠州、長沙、珠海、貴陽、石家莊、南寧、大連、青島、臨沂、長春、沈陽、東莞、佛山上門量比去年暴漲,當然漲的幅度都不一樣。顯然這一輪房價具有上門量表示,這一輪景氣或者對買房的熱情已在全國開始顯現,這不是某一個城市群的事,甚至還包括東北城市,這一輪大家對房地產的看法,由上門客戶給我們顯示出來,全國各地都是景氣、人氣在回升。


    我們預計,房地產在十九大召開之前都是要按住的,只要漲就按,因城施策,而且行政官問責。中國房地產大家知道,買樓投資、蓋項目都一樣,這不是1、2年的事情,買房子怎么也要3、5年,1、2年轉讓被收高額稅也受不了,未來3、5年中國房地產會發生什么?這一輪熱潮跟未來中國房地產3、5年會發生什么?有什么聯系?如果是聯系就是理性,如果沒有聯系就是短期泡沫,可能會有問題的。


    二、未來3年 中國房地產會發生什么


    1、大都市圈形成 – 城市分化

    未來3年會發生什么呢?從北京那張限購圖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城際交通成為未來3年中國主要的基建投資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的。城際之間的城鎮化交通體系建設,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投資亮點,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版圖,一句話就是城界消失,是河北還是北京、還是天津?這又有什么所謂?      

    我接待過一位北京業內代表團來深圳,他們非常不服,說憑什么深圳房價比北京貴,這沒有任何理由啊。我說這樣看,你把深圳的房價跟東莞、惠州的房價平均來看,還是沒有北京貴的,他們覺得這是有道理。未來我們評價中國房地產市場板塊,這是不是一個市場?我們恐怕不能通過現有的行政區域來劃分,而是通過城際交通來劃分。


    春節時,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深圳地鐵、東莞地鐵、惠州地鐵一塊兒跟萬科簽合同。這在以前是很奇怪的,叫他們都不過來,誰聽誰的啊。現在不是,現在是主動對接了。在廣東省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這意味著市場力量終于和行政力量統一了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城際之間劃分不是未來,城際連成一片是未來。未來展望整個大都市圈都會沿著這樣的規律來走,沿著地鐵上班和回家。廣佛一帶及周邊也一樣;深圳、珠三角一帶也一樣。這種聯系的緊密程度,就是公交化。


    由此,我們發現都市衛星城的規律就開始在中國房價上會體現出來,什么樣的是一個未來大都市群的房價規律呢?這是中國房地產以前誰都沒有碰到過的問題,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榜樣或者標桿,我認為是大東京。在大東京我們看到,大家都沿地鐵上班和回家。然后城市之間關系,比如千葉縣的房價跟銀座的房價是什么樣的一種關系?這很重要的,這件事使得房地產的定位、開發、市場預測都更趨于按規律走。


    我去年參加國際賽艇大師賽,在東京旁的衛星城戶田劃船。戶田周邊環境非常好,能舉行國際賽艇比賽的河道得多寬,而且各大學、大公司都有艇庫。由于職業病,我就問房價,一問一驚,這里在全東京房價最低。我覺得很奇怪,請教日本人為什么?這環境很優美,而且沿著地鐵,到銀座非常方便。為什么這里最低呢?很多周邊環境還不如它,但房價都比它高。但日本人說白天這個地方看著很美,但沒有人。為什么會在這里賽艇?因為不影響周圍。這里連一個公司都沒有,白天沒有人,基本上就是一個臥城,晚上才很熱鬧,因此這塊兒房地產使用效率、平效統統都不高,因此出租率、租金不高,導致房價低,這讓我很吃驚。


    同比我們看大倫敦周邊的規律,我相信,在把東京和倫敦歷年來的發展和房價規律總結出來之后,我們就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結論了,整個都市和衛星城的規律非常值得我們研究。


    未來3年因為城際交通的大規模改善,使得世界級城市形成。什么叫做世界級城市?就是全球城市就叫世界級城市TOP10,中國有沒有?一個都沒有。目前北京、上海都不算世界級城市,香港勉強擠入世界前十,勉強。世界級城市TOP20,這里面沒有廣州,只有北京、上海。未來這種變化,我預計三年左右基本形成,5年肯定成為現實,中國進入世界級TOP20的城市,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也就是TOP20我們可能占四席,這是什么概念?我為什么強調?全世界不動產交易額以商業不動產為例,全球總交易額中40%是TOP20創造的。全球有多少個城市?中國有600個,全球就不說了。全球商用不動產總交易額的40%是由TOP10創造的,TOP20創造了60%,這是劍橋大學商用不動產跟蹤100年的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我們可以預見中國,現在以住宅為主,未來商用不動產也會不得了,全球TOP20里有四席,我們占全球不動產總交易額的多少?16%啊,非常了不起。


    什么叫世界級城市?每一個世界級城市的GDP都能夠排名全球先進國家榜首之列,全球GDP排名,你把城市單獨拿出來往里放都排在前面,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因此,中國在大都市圈形成之后,城市分化會更加嚴重。目前商業不動產主要成交是上海、北京、香港,廣州、深圳還排不上,未來3、5年大都市圈形成后可能就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未來3年我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大都市群。    


    2、 房地產新規則誕生

    未來3-5年我們一定要關注房地產新規則的誕生,這決定著我們行業的命運。一生一世,一生60年,一世30年,《說文解字》里說30年為一世而道更,道就是規則,更就是改變,道更的關鍵期就是從現在開始到2019年,會發生大規則的改變,簡單來說就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


    1919年到1949年30年道更,1949年到1979年30年道更,1979年到2009年道更,金融危機,怎么沒有更?都是1979年那一套?不是。這是規則制定年,改革開放從1979年開始到1989年其實規則還沒有太明確,在1992年左右規則逐步明確,30年里面前10年都是醞釀、改變、制定規則期。


    今年的十九大和之后一年就是規則的改變期,這個規則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規則就得出來,是長效機制。為什么現在還沒有出來?2019年一定會出來。


    不止是房地產稅,因為我們一切房地產的基本前提條件全變了。比如說:我們預售制度,為什么要預售?因為開發商沒錢,這個房子蓋不完,需要提前收錢。為什么要按揭?老百姓沒有錢,要向借銀行錢。為什么要土地財政?因為政府也沒有錢,在30年前因為我們沒有錢才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現在我們沒有錢嗎?現在資本開始過剩,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一切都圍繞著這個規則,比如說預售。全球有沒有預售?都有預售。


    但只有中國讓消費者那么早就背上按揭,房子還是工地就開始按揭,全球除了香港、中國大陸沒有這樣干,都交5%、10%,然后入伙時再按揭,憑什么我們沒有入伙就按揭了?現在這些都不對了,但我們一直沒改。如果這個改成國際的預售,先交5%、10%,入伙的時候消費者再按揭,其他錢開發商從銀行借,所有房地產商負債率都很難看。


    現金流也不對,怎么能拿這個項目的錢去另外買地呢?這是全球都不讓干的事情,但中國就讓干。為什么我們要加緊建設?房子不夠用啊。現在我們的前提條件在變,未來3、5年關注大都市圈當然重要,但重點關注就是規則怎么變。規則怎么變,取決于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競爭的生與死。


    當然REITs和存量資產那么大的量,我們的REITs放行不了。放行也沒有用,首先制度有問題,講REITs那么多年,誰發?怎么發?如果不買樓能享受中國房地產升值好處嗎?不能。沒別的渠道,只有買樓。


    最后就是建筑條例需要修改。中國的房產建筑業產生的碳排放占中國總碳排放量40%,霧霾主要就是房子、燒煤,跟我們有關。中國房地產的碳排放量超過世界上很多國家,就因為我們房子不環保,這就要修改建筑條例。未來3、5年最最重要就是關注我們新規則的誕生,然后我們主動做好準備,適應新規則。   


    3、這些不是主流,5年后才是


    中國房地產創新那么多東西,未來3年這些不是主流,大家還要再探討、再折騰。但你指望它們成為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成為房地產轉型主力方向,好像都不對,因為量太小了,不足以支撐巨量市場的增長。5年后它們可能會是,我們方向不要搞錯。


    比如說短租公寓,Airbnb過來了也干不下去。他們在美國做得多好,但在中國怎么就不行呢?因為太早了。我們的長租公寓都沒有起來,就不要說短租了,信用什么都跟不上。


    度假小鎮與旅游地產,如果10年前選擇在海南做小鎮或者做旅游地產,跟你選擇在惠州、東莞做大規模開發,10年下來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未來三年也是這樣,你看恒大就是這十年,選擇主航道。小航道細水長流也行,但不是主航道。


    養老公寓、養老社區,掛羊頭賣狗肉可以,但真做養老試試。我們在真做,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這個事還沒有到時候,否則會頭破血流,你怎么辦?當然你可以嘗試,但這不是下力的主流方向。你掛羊頭賣狗肉你干什么都可以,但不要離開主流,這個主流是城市群的崛起和形成。


    目前社區O2O這個概念,忽悠了整個房地產行業,我們有社區啊,我們可以干O2O,可以干社區金融,可以送菜、買米、旅游,這些想得很好,但都是神話。新三板或者港股上市做社區O2O為主的企業,要不就是報表有問題,要不就是沒有任何增長,就算有增長的話也不來源于O2O,主要來源于租門店和二手房交易。社區金融也是一樣,太早了。我認為未來3年大家還是要抓住中國城市大分化,大整合這樣一個機會。


    4. 主流重點


    主流有幾個,當然就是大都市圈三四線城市的取地,目前廣東省的地會越來越熱,原因就是大都市圈三四線城市的取地會非常熱,沒辦法,因為這是主流。


    物流與產業園的結合,你說美麗小鎮也很好,美麗鄉村,其實根本就不是鄉村,這主要在大城市都市圈和主要交通干線上。這干什么呢?當然需要有一點產業,不能說干住宅,人家也不讓你干,我們干什么呢?物流與產業園的結合。在全球我們看不到這樣大的物流需求,這樣大的產業園需求,在中國我們看到了。當中國整個市場全國統一時,物流的需求就已經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產業園也一樣。


    深圳現在以高科技聞名,我很早就到了深圳,在1998年、2000年前深圳說高科技我們都認為是開玩笑。深圳主動找香港,說高交會由香港主辦,我們協助,設在深圳行不行?香港不理。大家都說深圳搞不起來,結果現在深圳實實在在高科技就起來了,憑什么?這里有一個產業園基礎。產業園不在于你干什么產業,而在于你真干這個產業。深圳有什么高科技?就是貿易,但這幫貿易商公司都變成高科技了,比如說華為,原來就是代理商,萬科也一樣。


    所以是政府和規劃者有意把這個產業集中,然后真干就可以干起來。這就是中國的神奇之處,這樣中國才不會出現戶田這樣的臥城,如果變成臥城,城市就不值錢了。珠三角跟長三角一比,信心就大增,我們太有特色了!長三角每一個城市都差不多,同構性很強,人口差不多,產業差不多,也就是說同質性太強了;但珠三角城市差異性很強,如果這樣的話,整個城市群緊密聯系,那么將會成為很多產業的集群和中心。比如說先進制造業一定在珠三角,不可能在長三角。這個先進制造業跟高科技城市不在一個城市,跟一個港口貿易城市,比如說廣州這個大商港,也不在一個城市,但必須很近,誰有這種條件,我們認為珠三角有。


    核心城市優質資產運營,為什么叫運營?我不想用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排在后面,現有的優質資產運營,會成為未來核心都市的重要方向。中國有一個開發商,開發面積最小,但市值最高,知道是誰嗎?北京國貿。1、2、3、4期沒有動,建筑總值沒有什么負債,建筑總值1300多億,干的面積最小,人員最少,也沒有費那么大勁,但市值最好,這是比較而言,效率也最高。


    原因就是優質資產的運營。這種優質資產運營,以前不可能有這種機會,因為我們HOLD不住,沒錢。現在中國有錢了,尤其是各類金融機構、各類民間機構、各種資金,我們開始有這種條件,有條件之后核心城市優質資產運營這就是非常好方向了。


    我們和美國房地產商交流時,中國一幫地產商和紐約地產商坐同一個桌子上,但聊的不對口,對面是城市優質資產運營商,我們這邊大部分都住宅開發商。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和別人相差了一個世紀,但中國人非常快,這個世紀可能會加速來臨。


    萬億市場的聚合,因為中國房地產存量是上百萬億的市場,因為每年新房增量是十幾萬億的市場,二手樓也馬上趕上新房了,估計也在十多億,也就是20萬億左右的交易再加上100萬億的資產運營,因此我們就會誕生萬億市場聚合服務公司,比如說家裝公司,比如說長租公寓、二手市場交易、商業運營、房地產金融。這些原來非常分散、碎片化市場,將會在3、5年內開始聚合。


    比如說長租公寓,中國的租賃人口不少,但全都碎片化分布在城市每一個小區里,每一個小區的業主跟租客又都有非常多的痛點,這些痛點是他們沒有辦法能夠有效解決的。走到今天,新一代租客90后開始進入了租賃市場,他們和我們不一樣,這些痛點是不可克服的,消費升級由此產生!


    家裝業也一樣,中國老百姓每次家裝都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經歷,家裝行業的整合也是一樣,也開始到來!其他不多說。萬億市場的整合使中國服務行業開始有了機會。未來3、5年在家裝、長租公寓、二手交易、商業運營等都會出現巨頭公司。


    地鐵物業,我強調的并不是地鐵概念物業,而是真正的地鐵上蓋物業。看看我們鄰居的香港,人家的地鐵上蓋物業是怎么做的,就知道我們還差很遠。


    講一個故事:深圳一位局長到香港交流學習,學習完了正趕上8號風球,下著瓢潑大雨,這位局長從香港北角坐地鐵一路到羅湖,衣服干干凈凈,什么都沒有。一出羅湖海關打的士,立馬變成落湯雞。羅湖火車站那么重要,跟地鐵都不接駁,類似這種事情太多了。我們的建筑太粗了,沒有像人家那樣以人為本,精益求精過。香港一個朋友告訴我,他買樓不超過500步。我說這是什么意思?他說,就是從我家門開始到我辦公室超過500步不買,不超過500步,不用帶雨傘,否則就太麻煩。這種生活就是城市生活,這種生活也會出現在未來中國大都市。


    城市更新是主要都市的未來,城市更新最最重要就是對老舊、不符合現代要求、殘破的建筑進行改造。城市更新大家不要小瞧,前次去紐約的時候,都已經塌掉,但新一輪城市更新起來了。每一輪房地產起來的時候,城市更新就火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在城市核心區。這些主流重點是未來3年大家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三、5年后的中國房地產想象


    5年后中國房地產會怎么樣?我們大膽想象一下,按照中國的建設速度,我認為在5年后,之前他們說有10年,但我們的速度太快了,我認為5年以后大規模的開發就結束,城市中國基本上完成,中國夢形成了,中國夢就是城市中國夢。


    大規模開發結束,那么開發商的數目就會大規模萎縮,尤其傳統開發商。那我們再去紐約的時候,我們跟他們說一樣的話,用同樣一個詞,干類似的事,現在我們跟人家干的都不是一樣的。開發模式進入基金,進入專業化REITs這種模式了,我認為5年就是這樣。這3、5年變化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資產運營和不動產金融將會成為百萬億級的大市場。有沒有那么大?我們找出跟房地產相關的美國上市企業,再把我們的房地產上市公司跟他們對比,我們一對比一看都不一樣,他們最高級別的上千億市值都是REITs,都是房地產基金,我們不是,我們都是住宅開發商。我們都是住宅,他們都是商用、養老……但我認為我們很快,規則一改就會很快,我們的大數據、物聯網,重構中國城市和建筑,因此這方面的機遇特別大。這個可能就跟現在的相差得很遠。


    但如果當5年以后,大家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發展到足夠快,因為5G馬上就出來了,5G出來之后,我們原先對建筑所有問題的解決成本會大幅度降低,而未來建筑這些條件是必備的。比如長租公寓,世聯行長租公寓必備就是WIFI,WIFI信號不穩定都不行,這跟自來水是一樣,如果沒有水能夠忍一下,但沒有WIFI活不下去。


    智能家居改變居住空間,空間和時間是一對緊密結合的伙伴,我們是空間的營造商,但你可以發現,我們這個空間貴到離譜,當貴到這種程度,就不值了。比如在城市核心區的住宅里裝一個雙人浴缸,你一個月能泡幾次?還雙人。假使一天泡一次,泡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占這面積多少錢?你覺得值嗎?這個空間就需要通過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來改變。比如說,我還是想要雙人浴缸,還是想要浪漫,但我每天才用15分鐘,其他時間這個空間能干別的嗎?當然可以。它當然可以睡覺,這是雙人大床,只不過原來我們不愿意折騰,但智能家居干這個事就是最好。


    蘋果式的一鍵操作就可以完成,當然可以實現雙人床,也不浪費時間,時間、空間開始轉變。這件事情不是未來,是先來,廣州珠江新城如果我們再蓋小戶型,得賣多貴?怎么生活?就30多平方米,再貴大家也租不起、買不起,你讓人怎么生活?那么這一套東西就管用,如果大家有興趣,來深圳我們的樣板間,給你實際演示。麻省理工學院也有一個,他們專門干這個事情。城市核心區不會那么便宜,我們也不希望它暴跌,就是香港97年暴跌到那種程度,窮人還是買不起,租不起房子。這個小房子能提供什么內容很重要。


    5年后多層次度假、養老物業就會大行其道,這是5年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大家可以探討、探索這些模式,但不建議投入重金,否則非常麻煩,因為我們連規則都沒有探討出來。


    養老物業,舉一個例子,你會碰到什么情況?兒女把老人送過來,押金也交了,然后找不到兒女了。我覺得這需要形成規則,現在太早了。你也不是慈善機構,你怎么辦?這就是養老。


    在中國,房地產可能進入這樣一個臨界點:就是我們面臨著城市化的臨界點,我們需要適應,我們面臨臨界點規則就需要變,如果這一代人適應不了就走,那么這一代人跟我們上一代人是完全不一樣,可能5年后我們這一代人退休了,比如說我現在55歲了,再過5年,正好退休。5年后的新一代人的玩法可能跟我們不一樣,在面臨未來的時候,行業之間多交流,多溝通是非常重要。


    中國房地產進步速度很快,汶川地震,沒有一個商品房倒的,這說明商品房質量過硬;中國房地產目前沒有一棟真正的爛尾樓,有的都是股東之間打架。行業之間大并購正在開始,其實一切都在證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中國房地產即使在5年后也有非常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干,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巨量的市場。

    聯系我們
     
    投訴建議
    黑名單查詢
    查詢
    X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公司概況
    發展歷程
    高管團隊
    合作伙伴
    聯系我們
    信息公開
    世聯服務
    大交易
    大資管
    服務案例庫
    行業洞見
    世聯研究
    世聯聲音
    世聯刊物
    新聞中心
    世聯動態
    媒體報道
    播客庫
    投資者關系
    披露信息
    公司治理
    定期報告
    來訪登記
    加入世聯
    校園招聘
    社會招聘
    培訓發展
    文化印象
    世聯行 002285 境內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   RMB
    香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