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464mk"></menu>
<xmp id="464mk"><nav id="464mk"></nav><menu id="464mk"></menu>
  • 當前瀏覽器版本過低不適合瀏覽此網站請您更換高版本瀏覽器,點此鏈接下載
    首頁 > 行業洞見 > 世聯聲音
    陳勁松:為什么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與鄭永年先生商榷 發布時間:2023-07-21

    兔年伊始,萬象更新。一切都在恢復式重啟,人們對2023年經濟都因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種期望與以往不同,并不是簡單的猛然的增長,而是不像過去三年那樣沒底線的下跌,市場可以恢復三年前的正常。顯然劉鶴副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這一論斷讓行業看到了“反思”、“理性”和“希望”。

    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許多坊間各類人物對這一論斷的質疑和反對。比如學者鄭永年先生,而這種反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特摘錄如下:

    “現在,市面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有點‘病急亂投醫’,主要表現為回到一種比較傳統的思維方式,有些人又在號召搞基建,有些人提倡回歸房地產的重要性。

    因為像傳統基建等方法,我們的發展和增長空間已經不大了。房地產實際上也已經飽和了,我們現在的一些做法只是說能化解一些問題。

    想讓房地產再成為中國的經濟支柱,實際上還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長期依靠房地產而成為發達經濟體。”

    ——《大灣區評論,鄭永年對當前形勢一些判斷》

    鄭教授的觀點與我接觸到的很多學者和自媒體人的觀點類似,看似“有邏輯、有態度、有學問”,實則大而化之,概念含混,而且誤用經濟史資料來誤導政策,有必要進行討論。因為,正是這種思路導致了過去三年一系列對行業的打壓,導致了從地方政府、開發商到消費者的“資產負債表”的惡化,進而引發市場成交量的極度萎縮。


    01


    什么是“經濟的支柱”?先說微觀經濟。

    我們都知道,微觀經濟的主體是“企業”和“消費者”,我這里的“企業”是泛指一切從事生產和經營的法人主體,并不特指“房地產開發企業”。

    現代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擴張,意味著擴大再生產;消費者的“資產負債表”擴張意味著擴大消費,反之則導致“需求下跌,經濟下滑”。

    過去三年為什么出現“反之”的狀況?為什么社下降,內需(消費)下跌,市場成交慘淡?當然是“資產負債表”萎縮導致。

    有人說是“疫情”導致,當然也是;但去年12月之后,到春節期間,完全沒有三年前的“返鄉置業潮”和“開店擴張潮”,不就是“資產負債表”支撐不住擴大生產和消費嗎?

    那么企業和消費者“資產——負債表”是怎么構成的呢?

    根據中國社科院2019年計算,消費者非金融類資產絕大部分是住房資產,占總資產40%。這兩年,多數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環比均回落,導致“資產負債表”縮水。

    社科院研究認為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住房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增大”!

    消費者資產負債表情況可以類比于“民企”的情況,在此不贅述。


    02

    什么是“宏觀經濟”的支柱?


    “宏觀經濟”比較復雜,往簡單了說主體就是“政府和銀行”,當然特別重要的是“貨幣”。(關于貨幣的M0、M1、M2等問題,篇幅太長,來文再述)。宏觀經濟的好與壞,主要衡量指標是“經濟增長、物價貨幣穩定、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經濟增長,中國號稱“三駕馬車”:在“外貿”、“消費”不景氣的前提下,就靠政府“投資”了。

    投資就是擴張“資產負債表”,而政府投資的主體,主要參與方“地方政府”的“城投債”已經開始違約了。支撐地方政府的“支柱”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嗎?銀行就是相關風險方,所謂“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都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房地產不是支柱行業,哪個行業是呢?鄭教授居然說,“基礎科研、轉化數據”,這不能不說是太幼稚了吧!


    03

    房地產仍然是發達經濟體的支柱行業

    確如鄭先生說,“沒有一個經濟體依靠房地產而成為發達經濟體”,中國也不是!中國房價剛好完美配合了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勢,而成為中國“核心資產”的,這個核心資產撐住了“世界工廠”和中國制造,并不斷升級,這正是發達經濟體的普遍的模式。

    我之所以說房地產仍然是發達經濟體的支柱行業,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房地產的作用:

    1、巨大的存量市場;

    2、從廣義房地產業占GDP比重看仍是經濟支柱;(美國2021年GDP中房地產仍占比11.52%)

    3、房地產價格下跌仍然是經濟危機主因;

    4、房地產相關稅收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之一;

    5、住房價格仍然是城市分化的主要標志;

    6、良好的住房仍然是消費者美好生活的主要向往;

    7、各種類型住房品類多樣化,支撐了城市的發展;

    8、房地產仍然是經濟中最穩定、最受銀行歡迎的抵押資產;

    9、雖增量市場不如中國大,但巨大的存量市場的交易服務改造提升依然是巨量市場。

    以上所述 9 條,在中國又何嘗不是呢?

    對房地產重要性的認識,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因為太重要而不能情緒化、簡單化粗暴對待,否則就真“支撐”不住了!

    附:重磅!鄭永年對當前形勢的一些判斷!——文章來源于大灣區評論 ,作者鄭永年

    聯系我們
     
    投訴建議
    黑名單查詢
    查詢
    X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公司概況
    發展歷程
    高管團隊
    合作伙伴
    聯系我們
    信息公開
    世聯服務
    大交易
    大資管
    服務案例庫
    行業洞見
    世聯研究
    世聯聲音
    世聯刊物
    新聞中心
    世聯動態
    媒體報道
    播客庫
    投資者關系
    披露信息
    公司治理
    定期報告
    來訪登記
    加入世聯
    校園招聘
    社會招聘
    培訓發展
    文化印象
    世聯行 002285 境內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   RMB
    香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