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464mk"></menu>
<xmp id="464mk"><nav id="464mk"></nav><menu id="464mk"></menu>
  • 當前瀏覽器版本過低不適合瀏覽此網站請您更換高版本瀏覽器,點此鏈接下載
    首頁 > 行業洞見 > 世聯聲音
    陳勁松:說說輕資產 發布時間:2017-07-25
    一、忽如一夜春風來
    萬達一舉賣掉文旅項目還債,同時保留十年以上的酒店管理合約,實現“輕”資產轉型,是這個夏天房地產行業最具標志性的事件,“輕資產”忽然時髦了起來。

    記得上世紀初,香港一位地產前輩寫過一本小書,描述房地產眾多經紀行、代理和物管人“蛹化蝶”的故事,意思是說靠人力做服務做得好的充其量只能是爬行的“蛹”,因為不能用杠桿,飛不起來,要想成為“蝶”,非得重資產才行。“輕”就只能做加法,而“重”才是乘法。

    這個故事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于第一批進入內地的香港同行們,一有機會就轉“重”,比如1993年的“財富行”、“力達行”……雖然是“人世幾回傷往事”,轉重不成成笑柄,但哪個爬行的“蛹”心中沒有五彩斑斕的“蝴蝶”夢呢?

    那時做評估、代理的同行們,只要有機會,無不轉型做開發,當然有許多失敗的,但也有極成功的啊,比如順馳孫宏斌,這一個典型案例就足以令輕資產的兄弟們血脈僨張了。鄧智仁說:“我是在北京做房地產最失敗的那個人”,憤懣之情,躍然紙上,乃不服也。

    過去這三十年,不只中國,全球都是凱恩斯時代:

    1、只要日用消費品不通脹,貨幣可以無限供應的時代;

    2、只要經濟增長,供應創造需求的時代;

    3、只要無人絕對受損,就有人絕對受益的帕累托最優的時代;

    4、只要利益大于成本,就敢于負債為王的金融時代;

    5、只要符合既定規則,就敢于資產創新的虛擬經濟時代;

    6、只要抓住耗子,誰管黑貓白貓的悶聲發財的時代。

    在這偉大的資產升值時代,做輕資產就好比在阿拉善沙漠中種梭梭,“春風疑不到,二月未見花”,不是為他人做嫁衣嗎?

    本來有幾次重資產大危機,比如1998年、2008年、2015年,每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負債大危機、現金流大危機……但哪里會想到“凱恩斯經濟學”正是為這些危機而誕生的!發更多的錢,負更大的債,時間就把空間置換了。真是每每“雨過天青云破處,更重資產做將來”,誰蒙眼狂奔,誰就是大贏家。

    終于到了2017年。

    二、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社會學最基本的智慧在于,你所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社會存在,而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眾多重資產的行動者對權力和利益的理性追求,最后形成一個理性的牢籠——理性推不出一個完美結局的時候,感性就會登場。


    社會不可承受之重,大家不可承受之邊界到了。什么是可承受?什么是不可承受?就是社會“叢林法則”可以通用的條件——叢林還在。當叢林不在,叢林法則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會首先遭遇危機。

    當資產如此之重,上市公司一年利潤不如北京一套房的時候,邊界還沒到嗎?當香港白領人工中位數十年未變,而房價上升近五倍的時候,邊界還沒到嗎?當任志強像一個總被打擊,卻總喊著“皇帝未穿衣服”的小孩子一樣,終于被認為是值得信任的人的時候,你還敢“清華北大,不如人(膽)大嗎?”

    在正常狀態下,輕重本就是個人選擇,比如有人喜歡讀博士,有人愿意早打工買套房,當各種人的偏好的邊際收益大致相當,這個社會不會更豐富,更有趣嗎?

    三、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從輕轉重易,從重轉輕難。為什么?記得一位前輩曾諄諄教導我,千萬別去管人,尤其是別去管那么多人,人哪有錢好管?更有甚者跟我說,管人就管美國人,管日本人,千萬別管中國人!為什么?美國人是個體獨立的人,日本人是集體主義的人,唯獨中國人既無個人主義,又無集體主義,是小團體主義,你怎么管?

    進而有教授總結出了規律:在中國只要超過2000人,這個組織就不能協同,因為中國人不能習慣跟不熟悉的人默契工作!要超過2000人,只能靠資產把大家綁在一起,還得走重資產的老路。想到萬達賣酒店,但保留10年以上的管理合約,真是智慧啊!

    問題是與這種重資產相關聯的合約,怎樣取得新合約?怎么實現輕資產的增長?規模效益?國企規模大多都很大,但只靠服務就能取得有效增長的卻不多。這種路徑依賴的輕,雖然討巧,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例子太多,就不舉了。

    做輕不易,不易還在于門檻不是錢,門檻是什么?有人說是創意,中國聰明人太多,眾多模式層出不窮,天天要顛覆你;有人說是技術,互聯網、AI大數據……想顛覆重資產暫時還真沒轍,就是顛覆你輕的;有人說是人才,那就更是換角、合伙人、跟投……讓你舉步維艱;有人說門檻是“精氣神”,于是洗腦、傳銷、大師、仁波切就來了,“精氣神”還說不上,“精神病”也快差不多了……那么,門檻是什么?

    門檻就是輕,沒有任何依靠!那依靠什么?依靠的就是那些學過的聽上去頭頭是道可又令人可疑的組織行為、營銷和基本管理科學。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在過去房地產上半場重資產時代,不能說等于零,但也不過是給人看的擺設罷了。

    四、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風

    互聯網時代,還有一種變形的重資產,那就是看上去是輕資產運營,實則是重資本投入,比如動輒好幾億的砸錢模式。當然,錢多,不2B、不2C,只2VC的重資產,只要投資人給錢,愿意承擔風險,這就是個不錯的商業創新。

    本來不想多說,只是想,當初世聯創業的時候,之所以選擇輕資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真沒錢;二是不想負債。如果有人愿意給錢讓我砸市場,我會怎樣?

    1、我不會想怎樣去掙利潤,而是要干掉競爭對手;

    2、我會拼命擴大規模,只有一個KPI,就是“市占率”;

    3、我不會想客戶價值,只會拼命編好未來的PPT;

    4、不會創業十五年才上市,只想三年上市。

    想之不寒而栗!大家都是普通人,誰也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這種重投入下來,說實在的,還真馱不住。

    不是重不好,不是輕就是好,無論輕重,回歸本質就是好!這個世界可能輕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能發揮潛力。

    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1931年出版的《美國史詩》(Epic of America)中首次提出 “美國夢”一詞,那時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最為嚴重的時期,他對于“美國夢”的觀點是這樣的:“這并非僅僅是擁有小汽車和高工資的夢想,而是對一種社會秩序的夢想。在這里,每個男人以及每個女人,無論出身或地位如何,都能以自己的天賦能力取得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并得到他人的認可”。

    “美國夢”的最初表達并不是富有和成名,它是關于你的生活是否有充分發揮潛力的機會,并且得到社會的賞識,它并不依賴于你所屬的類型和等級,也無論是“輕”還是“重”。這也是我的“中國夢”。


    聯系我們
     
    投訴建議
    黑名單查詢
    查詢
    X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公司概況
    發展歷程
    高管團隊
    合作伙伴
    聯系我們
    信息公開
    世聯服務
    大交易
    大資管
    服務案例庫
    行業洞見
    世聯研究
    世聯聲音
    世聯刊物
    新聞中心
    世聯動態
    媒體報道
    播客庫
    投資者關系
    披露信息
    公司治理
    定期報告
    來訪登記
    加入世聯
    校園招聘
    社會招聘
    培訓發展
    文化印象
    世聯行 002285 境內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   RMB
    香蕉视频